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研究人員在國際期刊《Cell Reports Medicine》上發(fā)表了題為“Prote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lorectal cancer response to chemoradiation and targeted therapies reveals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ies”的研究論文,本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接受化療、放化療或化療聯(lián)合靶向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的254個腫瘤組織的蛋白質組。基于蛋白質組學的分類揭示了四種具有不同生物學和治療特性的亞型。對結直腸癌細胞系和臨床樣本的綜合分析表明,免疫調(diào)節(jié)與藥物敏感性顯著相關。研究人員開發(fā)了高精度的預后模型來預測治療反應,并在獨立驗證隊列中通過平行反應監(jiān)測(PRM)分析進一步驗證。本研究為探討結直腸癌放化療和靶向治療的機制和指標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近年來,針對腫瘤細胞強表達或特異表達蛋白的藥物開發(fā)成為研究熱點。臨床前和臨床研究表明,西妥昔單抗和貝伐珠單抗分別是已批準的靶向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和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的抗體。如既往試驗所示,西妥昔單抗聯(lián)合CT通常用于RAS野生型轉移性CRC的一線治療。一項隨機對照試驗顯示,對于初始不可切除的KRAS野生型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西妥昔單抗聯(lián)合CT與單獨CT相比提高了客觀緩解率(ORR)(57.1% VS 29.4%)。BECOME隨機對照試驗表明,對于初始不可切除的ras突變型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mFOLFOX6與mFOLFOX6單獨治療相比提高了緩解率(54.5% VS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