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 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取得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 2011年-2013年 同济大学医学院,在职研究生。 2006年 曾在协和医院睡眠监测中心学习。 1994年-2000年 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住院医师。 2000年-2007年 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2007年至今 在北京世纪坛医院肺血管疾病科工作,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2006年开始肺血管疾病的诊治工作,2008年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肺血管疾病科,在院内首次开展了规范化右心导管检查,首次开展了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首次开展了肺高血压规范化诊治的工作,建立了肺动脉高压患者数据库。开展了肺动脉高压患者非心脏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工作,制定了肺动脉高压患者非心脏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的工作流程。 在国内首次报告了《Chiari畸形I型脊髓空洞症致肺泡低通气综合征引起肺动脉高压》及《右髂动脉-左髂静脉瘘导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病例报告。通过肺血管疾病的诊治工作的开展,加强及促进了医院相关科室的联系及一些新项目的推广进行,如影像中心的肺血管CTPA(2007年),MRI对右心功能的评价(2009年)、检验中心的pro-NTBNP项目的开展(2007年)及超声心动图的有关右心功能评价的三尖瓣瓣环位移(TAPSE)(2008年)的开展。 连续4年以肺循环疾病为主题,组织了北京市级及继续教育项目(1次北京市级,3次),积极推广肺动脉高压的新理论、规范的诊治流程;连续4年担当长城国际心血管病病大会肺血管疾病会场的主持人并作大会发言,2013年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年会做大会发言,是《我国肺高压专家共识》编写的核心专家。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6项全球多中心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 在此期间,还积极开展高原医学的研究工作,2007年率先在北京市开展高原睡眠研究工作,在高原开展了睡眠监测及ETCO2的监测工作。该项工作获得2008年医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研] 在研课题: 《青藏铁路长期工作的司乘人员高原适应性的研究及对策》(部级) 《急性高原病预警、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及成果推广应用》(部级) 《评价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功能的指标优化》 《低压低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免疫炎症机制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生中的作用》 已完成课题: 《青藏线低氧环境对短期及长期进入人员健康影响及防治措施的研究》(部级) 《青藏铁路运营期间卫生保障和高原病防治的研究》(部级) 《铁道部机关工作人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病率的调查及相关血栓前状态的研究》(部级) 《重度OSA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大脑MRI影响学变化及二者相关性研究》(局级)